袁崇焕:不可学习的榜样

2007-01-15 09:27 阅读(?)评论(0)

袁崇焕:不可学习的榜样

    一位退出江湖的博友,临走前留下一首凄美的诗,并托我说说袁崇焕。

    我不知道这位博友为什么对这个人物感兴趣?抑或是看了央视热播的阎崇年先生“明亡清兴之鉴”而生发感慨?抑或是暗含着退出江湖的悲情?无论如何,我还是要写几个文字,算是对他的一个交代。

    崇年先生是我非常敬佩的学者,他对袁崇焕的推崇是:千古文臣之榜样,千古武将之榜样。我却以为:袁崇焕是一个不可学习的榜样。

    清朝以降,世人都格外尊崇袁崇焕。尊崇的原因,除了他的英雄气概,更多的是对他屈死的怜悯。这个伟大的民族英雄在遭受凌迟时,不仅朝廷指忠为奸,京城的百姓亦广受蒙蔽,皆欲食其肉而寝其皮。耐人寻味的是,袁崇焕得以彻底昭雪,竟是他的敌国大清王朝。

    清朝以后的文人们世世代代地传唱着袁崇焕事迹,香港武侠小说大家金庸先生曾专门写了部《袁崇焕评传》,最近,阎崇年先生又新推力作《袁崇焕传》。

    该说的,似乎都说了。我这个无名之辈还能说什么?为了那位博友,只好勉强说几句:

    袁崇焕的最大悲哀是生不逢时。当他满怀豪情踏上仕途,却遭遇了“吸毒皇帝”明熹宗和无赖流氓出身的魏忠贤当国。我们可以想想,为这两个臭名昭著的家伙卖命,能有什么好下场?!与此同时,袁崇焕的军事对手却是世界最杰出的军事家努尔哈赤。

    金庸先生感慨:满清的兵势正处于巅峰状态,而明朝的政治与军事也正处于腐败绝顶的状态。以这样一个文弱书生,在这样不利的局面之下,而去和一个纵横无敌的大英雄对抗,居然把努尔哈赤打死了,打三场大战,胜了三场,袁崇焕的英雄气概,在整个人类历史中都是十分罕有的。

    赞颂归赞颂,结局却是极端的悲惨。有人用文字特别再现了袁崇焕被凌迟的全过程:用一天时间活剥人皮,用两天时间活割人肉,最后活摘人心的时候,袁崇焕的心脏还在跳动,眼睛还可以眨巴……反人类的残忍,惨绝人寰!更悲惨的是,百姓“将银钱买肉一块,如手指大,啖之,食时必骂一声,须臾,崇焕肉(3600块)悉卖尽。”所谓“天下冤之”,是清朝以后的事情。

    我们冷静下来,回头替袁崇焕分析,他人生之路难道没有别的选择吗?

    我想,该是有的。那就是退隐江湖,不替昏君奸臣卖命。支持我的观点是孔圣人。子曰:“君子哉蘧伯玉!邦有道,则仕;邦无道,则可卷而怀之。”孔子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:蘧伯玉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啊!国家政治符合大道的时候,他就做官;国家政治不符合大道的时候,就能收敛自己而隐藏起来。孔子还说:“宁武子,邦有道则智,邦无道则愚。其智可及也,其愚不可及也。” 意思是说,宁武子这个人很聪明,国家有道时,他就聪明;国家无道时,他就愚笨。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,他的愚笨别人学不来。”

    可惜,饱读诗书的袁崇焕没有身体力行孔子的教诲,他在明朝行将就木的时候,张扬了自己的聪明,做了逆历史潮流而动的、希腊史诗式的悲剧英雄。

    我们不能责怪袁崇焕的入世和恋栈。因为:他不走仕途,怎能率领将士保卫祖国;他走仕途,给昏君奸臣卖命,又如何能避免得了“自古忠臣无好报”的下场。为了国家和人民不受外敌侵略,为了证明自己的聪明才智,他悲惨地做了牺牲。

    这是一个残酷的历史悖论,是一个不易解开的中国旧时代知识分子的政治情结。只要看过《袁崇焕传》,他那奋不顾身燃烧的战斗激情,让我们后人看了为之心碎。

  最后修改于 2007-01-18 19:10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